满纸荒唐言,一把辛酸泪。都云作者痴,谁解其中味!批阅十载,增删五次。四大名着之首,字字珠玑,声声悲戚。《红楼梦》作为我国四大名着之首,不曾拜读,甚是惭愧!今幸读之,曾听闻不读三遍不配谈红楼但学识有限,时间不足,方读过第二遍,今妄论一二。待到时间充裕必当再次深读。
好生奇怪,倒像在那里见过的,何等眼熟!
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
你也不用拿这话来哄我。从今以后,再也不敢亲近二爷了,二爷也权当我去了。
你往哪里去。
我回家去
我跟了去。
我死了。
你死了,我当和尚去。
我难道为叫你疏他?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!我为的是我的心。
我也为的是我的心。难道你就知你的心,不知我的心不成?
妹妹,你说好不好?
果然有趣。
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,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。
宝玉,你为什么病了?
我为林姑娘病了
老太太,你白疼了我了!
宝玉,宝玉!你好
她是阆苑仙葩,他是美玉无瑕。那日初见,佳人儿自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,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。态生两靥之愁,娇袭一身之病。泪光点点,娇喘微微。闲静时如姣花照水,行动处似弱柳扶风。心较比干多一窍,病如西子胜三分。天然一番风流态度,而宝玉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,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,穿一件抖音直播怎么赚钱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,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,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,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。面若中秋之月,色如春晓之花。鬓若刀裁,眉如墨画,面如桃瓣,目若秋波。虽怒时而若笑,即嗔视而有情。小儿女互诉衷肠,心心相映,却抵不过岁月如水流逝,权势地位的欺压。这不是单纯如宝玉,率真似黛玉以及他们纯粹而脱俗的爱情可以承担的起的。所以,当层林尽染,年华渐逝。便是个悲剧可叹停机德,堪怜咏絮才。玉带林中挂,金钗雪里埋。依曹老的心愿
为官的,家业凋零;富贵的,金银散尽;
有恩的,死里逃生;无情的,分明报应;
欠命的,命已还;欠泪的,泪已尽。
冤冤相报实非轻,分离聚合皆前定。
欲知命短问前生,老来富贵也真侥幸。
看破的,遁入空门;痴迷的,枉送了性命。
好一似食尽鸟投林,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!
曹老在刻画人物方面的技法登峰造极,重点刻画的宝玉、黛玉、宝钗自不必说。好像活过来了一样,有血有肉,敢爱敢恨。然即使着笔不多的智能儿、贾瑞之人贪嗔痴,爱恨情也都跃然纸上。从宝黛爱情上来讲,最后黛玉的香魂归帝所,令不少人扼腕叹息,甚有爱黛者如紫鹃,想象着林姑娘要在世嫁与甄宝玉也未为不可,甚至有红学认为黛玉最终嫁给了薛蟠。窃以为,黛玉必死,不死就不再是那个风流态度的黛玉,不死就不再是那个心高气傲的黛玉,不死就不再是那个宝玉此生唯一的知音,那个随顽石入世,甘愿以自己一生一世的眼泪来还他灌溉之恩的绛珠仙子!高鹗是不忍的,并未只留下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宝玉出家,贾府在蒙圣恩,而且还出了一个举人,处处象征着死灰复燃,枯木逢春的景象,对此处理,我不敢非议,这样的处理,也许只有早已仙逝的曹老才有权做评。但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,这也体现出了红楼中的人物仿佛真的活了过来,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。谨以这数百年来对红学孜孜不倦的探究向对《红楼梦》做出创作贡献的所有人表达敬意。
假作真时真亦假,无为有时有还无世间一场大梦,愿大家尽情演绎,只求一个尽兴无悔!
初一:林凌
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
点评:文章内容新颖,结构合理,流畅连贯,自然通达;语言通俗易懂,来令人倍感亲切;全文眉目清晰,生动紧凑,趣味性强;线索明朗,主题突出,围绕红楼梦进行。
美中不足的是,文章是对整个红楼梦的大体解读,因此深度和广度都不是很足;通篇下来,缺乏一个明显的中心和主题;既有写作风格展示,又有人物性格,情感涉及,还添几笔文化魅力与深藏玄机,确实有些杂乱。
作者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情节进行读后感,切忌贪多,细节的描写才是真正的点睛~
点评老师:苏璐璐